• <acronym id="0xhyk"><address id="0xhyk"><del id="0xhyk"></del></address></acronym>

  • <wbr id="0xhyk"><menu id="0xhyk"><option id="0xhyk"></option></menu></wbr>
      1.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  >  工作交流  >  正文

        吉林省下發關于有效應對自然災害風險切實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通知

        發布日期: 2023-08-22 作者: 來源: 農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近日,記者從吉林省有關部門了解到,當前已進入防汛關鍵期,吉林省部分地區受臺風影響出現了強降雨天氣,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為有效應對洪澇、暴雨等自然災害影響,全力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扎實做好防止因災返貧致貧工作,最大限度減輕群眾受災損失,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吉林省下發關于有效應對自然災害風險切實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通知。 

          通知要求全省各地,一、迅速摸排風險隱患。統籌工作力量,組織受災地區在不影響應急救災工作的前提下,開展拉網式專項排查,全面摸排洪澇、暴雨等自然災害對農戶收入支出等方面的影響,采集統計受災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飲水安全保障、產業恢復和就業保障等情況。二、開通監測幫扶綠色通道。各地要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要求,遵循寬進嚴出原則,為因災出現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開通綠色通道,先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再完善相關手續。三、保障受災群眾住房安全。配合住建部門,做好因災房屋受損農戶的監測幫扶,唯一住房受損且經房屋安全鑒定屬于危房的農戶要及時納入監測對象,落實臨時安全住房等房屋安全保障措施。四、保障受災群眾飲水安全。配合水利部門,加快因災損毀的安全飲水工程恢復重建。確保其有水吃、吃上放心水。五、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鼓勵各地在災后恢復重建期間,圍繞防汛值守、災后重建、道路維護、排澇清淤、抗澇保收等,設立一批臨時性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因災暫時無法外出務工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度提高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六、支持災后產業恢復發展。各地要按照水退人進、應補盡補原則,組織群眾及時改種補行、補欄增養,開展生產自救。七、強化小額信貸支持。對災后恢復生產有資金需求、符合貸款條件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優先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或辦理追加貸款。八、做好臨時救助和兜底保障。聯合民政部門,對因災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農戶同步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和民政救助對象認定工作,符合條件的識別認定為監測對象,并按程序及時納入農村低保對象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范圍,落實好災害救助、臨時救助等相關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做到應兜盡兜,幫助受災群眾盡快渡過難關。九、強化項目資金扶持。受災地區要充分發揮好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十、加強部門溝通協作。各地要充分發揮防范因災返貧長效機制作用,加強與民政、住建、水利、應急管理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及時共享受災情況和受災數據,共同指導受災地區用足用好救災救助政策,對有因災返貧風險的監測對象開展跟蹤監測和工作督導,確保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幫助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十一、幫扶干部下沉一線。各地要組織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等幫扶力量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積極參與防汛救災、恢復重建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十二、兼顧長遠推進鄉村建設。受災縣市要深入分析洪澇災害嚴重的村屯水文地質條件,科學規劃重新選址,確保本質安全。 

          同時,吉林省鄉村振興局要求全省各地,即日起,受災信息實行動態報送,只要出現災情,在不影響正??篂木葹墓ぷ髑闆r下,縣級鄉村振興部門隨時填報《吉林省防范化解自然災害影響情況調度表》,及時匯總提報。 

          

        相關附件: